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景点 热门景点
刚刚北京传来噩耗_刚刚北京传来噩耗今天
zmhk 2024-05-13 人已围观
简介刚刚北京传来噩耗_刚刚北京传来噩耗今天 如果您对刚刚北京传来噩耗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1.�ոձ�������ج��2.周勇//11.27日痛悼巨星马拉多纳//词三首·永远
如果您对刚刚北京传来噩耗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1.�ոձ�������ج��
2.周勇//11.27日痛悼巨星马拉多纳//词三首·永远的足球传奇,永远的马拉多纳
3.2003年春天的传染病,有哪些白衣战士感人的故事
4.刚刚,噩耗传来
5.又一明星去世!已是今年因癌症去世的第8例,过半人不到45岁,你怎么看?
6.2021年离世的十位艺人,最大88岁,最小25岁,令人惋惜
�ոձ�������ج��
近日, 娱乐 圈多次传来噩耗,先有95岁北京人民表演艺术家蓝天野,80岁豫剧表演艺术家张梅贞高龄去世。接着再传噩耗,51岁的知名演员李崇宵于6月22日去世。
而如今,6月28日知名演员刘芮麟连续发文透露好友季东燃,原名季巍,离世。
突如其来的死讯,让人感叹人生无常,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刘芮麟,想必大家都很熟知,杨幂公司旗下艺人,曾出演过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暴风眼》《三生三世枕上书》《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烈火如歌》《法医秦明2》《小别离》等,所被大家熟知。
而好友季东燃则出演过电视剧《荣归》《古剑奇谭2》《武动乾坤》《麻雀》《我站在桥上看风景》《古董局中局之鉴墨寻滼》《新笑傲江湖》等。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古剑奇谭2》中的金生一角,还有《新笑傲江湖》中田伯光一角。
因演技在线,鲜明的人物形象被观众所熟知和喜欢。
在好友刘芮麟长文回忆两人点滴日常中可知,两人认识已经近10年了,多年以来季东燃对朋友是仗义,爽快的。
但多年以来,事业不温不火,也不算有什么起色。
有什么事情都会自己扛着,对朋友报喜不报忧。
而此次季东燃去世,作为多年的好友刘芮麟是从别的朋友口中得知的。
关于离世具体原因,具体时间,具体方式都不祥。
而有知情网友透露季东燃是5月16日凌晨在乌镇拍戏时离世的。
季东燃的家人对外说的是猝死。
其实看着很乐观,但背负了很多,生活、爱情、事业,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
还好有个妹妹,不然家里人可咋办啊!
该网友透露的话明显看得出,他爆料季东燃不是拍戏意外离世,也不是猝死的。
而是现实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喘不过气而去世的。
具体去世的方式也没有说明。
但有细心网友发现,5月17日,季东燃签约的辉腾影视艺人总监发文感叹、自责。
可以知道季东燃5月16日去世是属实的。
同时,季东燃去世前一天晚上,5月15日还有社交平台发布动态,似乎就有预兆了。
季东燃用一张自拍照,特效加动画,背景音乐为感伤凄凉的《声声慢》。
歌词中:泪滴声声,无人倾听,命里注定何用怨宿命。
表达出无人倾听的落寞,与命中注定的无奈,透露出命运不公的绝望。
同时季东燃在抖音平台是这样简介的:演员季东燃,来自北京市偏远小山村,由于家境贫寒,土里土气,所以腼腆少言。希望你主动点,多和我玩。
从此可以看得出季东燃由于家庭原因,从小可能自卑腼腆,希望朋友主动找他玩,说说话。
因此,或许季东燃早就有抑郁症在身,只是身边无人可诉说,也无人知道,又无处释放,最终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最后, 娱乐 圈因为抑郁症离世的明星不在少数,比如:26岁的翁美玲,28岁的乔任梁,35岁的陈百强,39岁的海峰,47岁的张国荣等。
他们都是对外给人一种温暖,快乐的正面形象,实则背后被可怕的抑郁折磨着,最后都选择独自一人离开世人。
由此可见,抑郁症就像一把无情的刀,随时都会刺向患者的心脏。
36岁的季东燃,也许是因为长期事业处于低谷期,看不到希望,而结束了自己。
季东燃,一路走好,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也希望季东燃家人能节哀,勇敢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周勇//11.27日痛悼巨星马拉多纳//词三首·永远的足球传奇,永远的马拉多纳
男篮的人才其实并不多,可是传来一个噩耗,那就是韩崇凯因病去世,他是前首钢球员,这令很多的球迷非常的惋惜,因为他是CBA总冠军球员。一、韩崇凯简介。韩崇凯是1990年出生,生于河南省,是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主要是打中锋位置,曾经在辽宁西洋肥业篮球俱乐部还有北京金隅男篮俱乐部效过力。
在2010年至2011年赛季的时候,他开始为北京队去征战CBA比赛,连续贡献了3个赛季,其中随队拿到了2012年的CBA总冠军。
他在2012年至2013年赛季的时候,他的场均数据为0.8个篮板和3.3分。他是2010年加入北京首钢的,也是从北京首钢青年队成长起来的。
2021年北京首钢男篮发布了讣告,韩崇凯因病抢救无效去世。他只有30岁,就这么离开了。离开的原因:腹腔主动脉肿瘤。
这样的事情传来,很多球迷也是痛苦万分,感到非常惋惜。不过,韩崇凯也许没有遗憾,毕竟随队拿下过总冠军,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吧!
二、其实,噩耗不止这一个,北京首钢的前队长,也因病离开了。不知道北京首钢的地理位置不好,还是怎么样的,好像不被上天眷顾。北京首钢的前队长是吉喆,在韩崇凯去世前就离世了,因为癌症而去世。
吉喆是一名好队长,对整个团队都很负责,他为北京首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并且带领球队赢得了很多的荣誉。只可惜,天妒英才,就这么走了。
虽然这两名球员已经走了,但是,他们会永远铭记在首钢球迷和球员的心中。对于一个职业球员来说,痛苦的不是没有得冠军,而是没时间得到冠军。
任何职业运动员,基本上都经历过伤痛的折磨,很多的运动员,也会因为受伤的缘故,而终止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的精神,那种不服输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腹主动脉瘤是肿瘤吗?腹主动脉瘤就是,腹主动脉损伤后,在高压血流的冲击下,慢慢呈现球状的,这个膨胀的球,给人的感觉在形状上就是一个瘤子。
腹主动脉瘤顾名思义就是在腹主动脉上长了一个瘤体,腹主动脉是主动脉在腹部的延续,是人体最大的动脉,主要负责的是,供应腹腔内脏和腹壁的血液。
四、韩崇凯身高两米多,身高患癌的概率大吗?我们知道癌症是一种由激素和生长因子产生病变的疾病。身高本身并不是一个危险因素,但它确实是一种标志,表明了人体内与癌症相关因素的多少。
没有人真正知道为什么癌症的风险和一个人的身高有联系。它可能是因为激素和生长因子在促进身高增长的同时,也促进癌细胞生长。
也可能是身高越高,体内各器官的表面积也越大,因而整体细胞数目也越多,导致病变的风险也较高。研究中也发现了男性身高和癌症之间的关联。
其中一项研究发现,身高较高的男性有更高的患癌的风险。美国国产癌症研究所报道说,男性和女性之间的高度差异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男性整体有更高的风险,在非性别特定的器官,如肾脏和肺部,发生癌症。
这项对65000名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研究显示,高度的性别差异可能解释男性高于女性三分之一到一半的出现癌症的风险。
高度可能会受到一些遗传因素之外的影响。儿童时期消耗食品的数量和类型可以影响身高,儿童营养液可能影响癌症的发生。
被称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一种循环水平较高的蛋白质,可以通过运动、压力、身体质量指数和营养等因素的影响,与身高的增加和癌症风险的增大都有联系。
德国某医学家,就曾经对一些数据进行了分析,数据不仅包括男性的高度,还包括他的年龄、体重、教育情况、吸烟史、是否饮酒和他是否使用激素治疗。?
这使科学家能够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癌症的风险的因素,并更准确地确定与身高相关性的强度。他们发现,每4英寸的高度变化,引发任意类型癌症的风险增加了13%。
具有身高相关性最强的癌症有肾癌、直肠癌、甲状腺癌、血液癌症。每增加4英寸的高度,这些癌症的风险增加了23%到29%。
2003年春天的传染病,有哪些白衣战士感人的故事
题记:北京时间11月26日,世界足坛传来噩耗,一代球王马拉多纳因病去世,享年60岁。对于世界各地的球迷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悲痛欲绝的消息!马拉多纳走了,留下了永久的传奇,留下了永恒的足球精神,他将永远活在无数球迷的心里!
? 马拉多纳对于足球史的意义,在于他对足球本身的超越。他在快乐与悲伤之间的急速飞升与跌落,像是一部浓缩的古希腊悲剧,剧里的人物在海空之间神话回旋,却又像寓言一样处处揭示着人类千百年不变的欲望与困境。
? 你可以不喜欢马拉多纳,但你永远无法对他无动于衷。
? 你可以谴责他违反了你遵守的社会规则,却又可能在某个自我沦陷的时刻钦佩起他的奋争。
? 你可以认定他的各种信条只是源自愚蠢,但当你在一个内卷化日益严重的时代被压抑得喘不过气来,你不得不偷偷承认,是那些高于你的权力与资本,认定了千千万万个自作聪明又自投罗网的人生而愚笨。
? 马拉多纳从来不是一个球星的成长与毁灭、进球与助攻、成功和失败、光荣和丑闻。他更像是一部让人永远想要回看的**,那些熟悉的情节、动作、语言和噪音中,包含着关乎存在的各种启示。
? 马拉多纳的言论或许常有夸张和惊世骇俗,并因此掩盖了他从不缺乏的真知灼见。但这也是马拉多纳,就像上帝之手和世纪进球发生在同一场比赛,面对同一个最让阿根廷人在意的对手,他是魔鬼和精灵、小偷与大师、诡计与天才,这种混杂让人又爱又恨,却又爱恨交加到天衣无缝。
其一:西江月·左突右冲电闪
? 左突右冲电闪,长途奔袭风驰。灵魂场控觅先机。球艺纵横天赐。
? 上帝垂青神手,争鸣屡演传奇。谁言驾鹤永归西?老马永留心底。
其二:鹧鸪天·几度扬名世界杯
几度名扬世界杯,星光灿烂岂能追?风云叱咤绝天下,意志弥坚不可摧。
? 顶天地,绽光辉。绿茵场上搅风雷。将星谁料匆匆陨,豪气长留梦里回!
其三:临江仙·长河夜冷明星陨
? 长河夜冷明星陨,一代球王西归。绿茵场上显神威,气吞河岳夺金罍。
? 一世神奇名震宇,控传奔突风雷。追随老马志安摧?足球中国绽芳菲。
北京时间11月26日下午14点,阿根廷总统决定为马拉多纳举国哀悼三天,降半旗致哀,礼同20年前因病去世的前总统基什内尔;阿根廷正在进行的顶级联赛职业联赛杯将以他的名字命名,那不勒斯市长呼吁将那不勒斯主场圣保罗改成他的名字;“老冤家”贝利“愿与他在天堂一道踢球”,最佳拍档卡尼吉亚在这一天“永失灵魂伴侣”,世界杯队友队友巴蒂斯塔“如遭枪击”;老帅梅诺蒂声称被彻底摧毁心防,而比拉尔多的家人甚至谎称停电关掉电视,只因老人刚刚接受完神经退行性疾病手术,家人们不难想象却难以承受老人闻此噩耗的后果……
马拉多纳,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球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遗体将在阿根廷总统府玫瑰宫停留48小时,供全世界球迷前往凭吊,预计将有超过100万球迷前往表达哀思——这一刻,哭泣的又岂止阿根廷。
? 马拉多纳会听到信徒们的追思吗?生前谈及自己的身后事时,阿根廷球王曾表示只想在墓碑上写下“感谢足球”的字样,与他忘年交的老友卡斯特罗一样,看淡生前身后名。正如最早披露噩耗的《号角报》所言:马拉多纳死了,但足球对他来说永远活着。
? 噩耗来得太过突然,本月初,马拉多纳月初刚刚做完脑硬膜下血肿手术,专职私人医生卢克还宣称恢复良好,球王术后一周就出院回到在阿根廷首都提格雷区的新居休养。从2000年至今,20年里马拉多纳经历过3次生死一线的濒危,但这次,上帝还是决定让球王到天堂表演自己高超的球技。
? 要评价与定义马拉多纳,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在所有阿根廷人看来,他就是造物主最完美的作品。除了85年前的探戈之王加德尔,阿根廷还没有哪位平民能享受国哀三日和未来必然的国葬礼遇,之前的先例几乎都是总统,包括著名的庇隆夫人。仅此,足见马拉多纳在阿根廷人心目中的至高地位。全世界都唁电如雪片般纷至,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离开我们的是这个星球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球星之一,甚至在很多他效力过的球队,10号都将从此退役……
? 球场上的马拉多纳过于完美,而球场外的他却过于不完美,但惊世骇俗不正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最伟大的遗产吗?《号角报》的定义:只有死亡,是马拉多纳唯一能做的正常人做的事。他的一生充满成功、争议和遗憾,而最后的遗憾,就是没有与所有他深爱的人告别。他的离开是如此突然,以至于哪怕先后9辆救护车的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也没能创造奇迹。
? 西班牙作家胡安·克鲁斯道出了球迷们的心声:对于我们这个时代,马拉多纳完全可以与马尔克斯和卡斯特罗齐名。“不朽和神话”,是一向桀骜不驯,自称“上帝第二”的伊布对马拉多纳的致敬,法国媒体认为此时此刻,所有悲伤的语言都不足以表达球迷们的哀思。因为世界失去的是真正的金球奖神话,尽管他从未染指过这座奖杯。
? 秘鲁诗人巴耶霍,以及智利诗人聂鲁达,对马拉多纳的一生或许都会词穷。马拉多纳对自己的人生,已有最权威的定论:“如果我死了,我想重生,并再次成为足球运动员,再次成为马拉多纳。足球带给我很多快乐,我是带给人民快乐的球员,这对我来说就足够了。”28年前,马拉多纳已看透了时空,为自己留下了最好的遗言。
? 2005年10月14日,在自己主持脱口秀节目《10号之夜》的最后一期,马拉多纳“邀请”的嘉宾正是自己。15年前,谈及身后事时,阿根廷球王希望自己的墓碑只刻着“感谢足球”——没有名字,没有荣誉,也没有毕生成就。足球就是他的生命,而当生命结束的时刻,向陪伴了他一生的足球道声感谢,就是马拉多纳最好的墓志铭。
? 穿上球鞋,马拉多纳是万人敬仰的足球上帝,给世人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与精神享受;脱下球衣,他却也有着令人惊恐的撒旦脸庞,因吸毒、酗酒、纵欲登上媒体头条对他犹如家常便饭。
? 滥用毒品、酗酒和无节制的饮食对他的身体,尤其是心脏造成了极大的损害。11月初的脑硬膜下血肿手术后,马拉多纳的家人已经在考虑,是否将马拉多纳再次送到古巴,像16年前成功戒毒一样,让他戒断酒瘾,挽救球王的生命。遗憾的是,上帝和马拉多纳没有给这个世界更多的时间。25日中午突发心脏骤停,及时赶来的医生进行了几乎一小时的心肺复苏尝试,终是徒劳。
? 毫无疑问未来的几天乃至一周,都将属于马拉多纳。那些并不熟悉他的新一代球迷,将有足够的时间获得足够的信息,了解他的伟大,狡猾,不羁和正义感,还有那些被电视镜头记录下来的传奇,以及仅仅依靠口口相传的经典神话——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马拉多纳,但没有人会否认他是足球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
? 如同当年的格瓦拉,马拉多纳的离世必将掀起新的崇拜狂热。对于百年来始终在忍耐贫穷与危机的阿根廷人来说,他们需要国家英雄来抚慰受伤的心灵,哪怕他们并不完美。就像艾薇塔,就像马拉多纳。他的天赋无人敢于质疑,而他的粗鲁,狂野,还有典型的狡黠,都被阿根廷人认为是向这个不公世界的抗争。
? 出生在庇隆夫人医院的马拉多纳,始终认为自己是真正的庇隆主义者,永远站在被压迫和被损害者一边。呈现在世人面前的马拉多纳过于复杂,他可以是阿根廷和那不勒斯队的救世主,足球艺术家,穿球鞋的切·格瓦拉,甚至同时也是瘾君子、赌棍、酒鬼、叛徒、作弊者,可英国人永远不会原谅他的上帝之手,但也永远对他的连过五人顶礼膜拜……
? 这就是马拉多纳,不仅是阿根廷与探戈舞王瓦伦蒂诺、加德尔、庇隆夫人、切·格瓦拉齐名的国家英雄,也是世界足坛不朽的传奇。他的人生,可以让所有人看到人性两面甚至多面的镜像,但所有人都无法做到像他那样伟大,这就是马拉多纳的魅力。永久的传奇,永远的马拉多纳!
2020.11.27
刚刚,噩耗传来
邓练贤,汉族,1949年12月9日出生,台山市人,中共党员,生
前任中山三院党委委员,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传染病教研室副主任,传染
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2003年4月21日光荣
殉职。
邓练贤是广东抗非典战斗中第一位因公殉职的医生,身后被广东省政府
追认为革命烈士,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员”。
除夕夜又食言
“我清楚地记得,大年除夕我们吃完年夜饭,他笑着对我说:‘我10
多年来都没陪你好好过过春节,今年我决定陪你出去走走!’”不过,这个
让邓练贤妻子朱秀娟特别期待的羊年春节,并没有如愿。邓练贤话刚说完不
到20分钟,医院的电话就来了,等他回来时已是凌晨3时。邓练贤又对妻
子食言了。
两名非典病人都是由外院转来的,病情十分危重。
那时,非典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
第一位病人是个11岁的呼吸衰竭并心力衰竭的小孩,邓练贤和其他专
家一起进行了紧急会诊。在抢救过程中,他和其他4位专家轮流上阵进行徒
手胸外心脏按压长达4小时,曾使病人停跳的心脏3次恢复跳动。
23时50分左右,又一位女病人被送来。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度过了
一个几乎不眠的除夕之夜。
向邓练贤学习
大年初一是传染病科的医护人员难以忘怀的一天。这天,先后传染了一
个又一个医护人员的“毒王”被送到了中山三院。当时病人处于高热状态,
呼吸困难,命悬一线。邓练贤马上和同事们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在
对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病人剧烈咳嗽使大量痰液带
着血从插管处喷出,在场的医护人员从头到脚都被污染。
邓练贤常说:“既然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就意味着付出,病人的需要就
是我们的需要。”
接下来的几天,几位重症病人相继被送到中山三院。妻子朱秀娟提供了
一个时间表:1月31日晚9时接到电话便立即赶到医院抢救病人,直到2
月1日凌晨3时才回到家;早上7时又接到电话赶到医院,直到下午3时才
回家吃中午饭;晚上8时电话又来了,他又工作到深夜12时才回到家。2
月2日早上8时,他又赶往病房,2月3日晚上7时,他感觉到全身酸痛,
发烧至38℃,但他仍坚持工作,2月5日下午,他高热不退,肺部出现炎
症阴影,这才住进了医院。
邓练贤倒下了
“对他我相对比较放心,因为他在传染科工作了30多年,有防护知识
!”出乎妻子朱秀娟意料的是,邓练贤病倒了。
4月21日中午,邓练贤病情突然恶化。“我每天去看他,他不能说话
,我们就写纸条,可能他已经感到自己不行了,那天他什么也没写,我看见
他流泪了……”邓夫人悲痛不已。
邓练贤30年的同事和老师、白发苍苍的姚集鲁教授对爱徒的离去痛哭
不已,他对这位爱徒的评价是:“是个老实人。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
人。我不是***员,但什么是***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从他身上都看
到了。”
初一抢救“毒王”
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批示。
4月25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学习战斗在
防治非典型肺炎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通知指出,邓练贤等人的
先进事迹是“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的生动体现。
4月25日,卫生部追授在抗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牺牲的邓练贤等同志
“人民健康好卫士”荣誉称号。
4月28日,广东省政府举行仪式,追认邓练贤、叶欣同志为革命烈士
4月29日,邓练贤追悼会举行那天,原计划不超过200人的追悼会
,最后竟来了700多人。他的台山乡亲自发租用了4辆大客车,载着20
0多名村民赶到广州。村民邓先生说:“他是个好大夫!”
4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决定,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员。
4月31日,中央组织部决定追授邓练贤等“全国优秀***员”称号
5月6日,中共广东省委隆重举行仪式,追授邓练贤等为模范***员
日前,人事部、卫生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作出决定授予邓练贤等“白求
恩奖章”。
著名雕塑家曹崇恩教授决定赶制出邓练贤泥塑,并将在7月1日向中山
三院捐出一尊汉白玉雕像。
王晶,女,汉族,1971年2月2日出生。生前系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优秀***员。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王晶同志始终战斗在最前线,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最后不幸染病,于2003年5月27日15时30分光荣殉职,终年32岁。
王晶同志于1990年6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主动报名到工作繁重的急诊科工作。在工作中一贯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任劳任怨,因表现突出曾先后获得1991年度和1993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护师奖、199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佳护士**称号。
1996年9月王晶同志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以极为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医科大学夜大学护理专业深造,毕业后承担了急诊科护理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真负责,不断地探索、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教学的新模式,受到了师生的高度赞扬。2001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工作中,她临危授命、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在急诊室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她为SARS病人输液,她为SARS病人调整呼吸机,她为SARS病人清理分泌物,哪里有危险,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当时急诊科没有卫生员,没有护理工,护士又减员,王晶同志克服种种困难带领全组护士出色的完成了护理任务。
由于疲劳和紧张的工作,王晶同志于2003年4月17日不幸染病。王晶同志在患病期间,仍然坚持尽自己所能协助护士的工作,坚持做身边病友的思想工作,鼓励她们树立信心。她用无比坚强的毅力同病魔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她在生命垂危的时候,托医护人员帮她转交了她一生中最后一笔党费。
鉴于王晶同志在日常工作中的突出表现和在抗击非典斗争中的英勇事迹,中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委员会于5月22日授予她优秀***员称号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衣天使”称号,并号召全体党员、共青团员和全体工作人员向王晶同志学习,学习她不为名利,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优秀品格;学习她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
在王晶同志生病期间,为了救治王晶同志,医院专门成立了特别医护小组,为抢救王晶同志提供了技术、物质和器械的全力支持。她的病也牵动了北京市、北京大学和医学部领导的心,他们多次组织本市及外地专家会诊,地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的领导和医护人员也全力投入抢救工作。
王晶同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她经常说:我是一名护士,作为护士就是要把病人护理好。她就是这样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娴熟的专业技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塑造了医务人员的形象,是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
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非典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她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头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她只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当她离去后,人们却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并对她寄予无尽的思念。人们发现,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医生、好党员,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发生在丁秀兰身前身后的故事说明: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她是一位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犹豫地奔向被病魔击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最前沿。
她是一位众多人执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间,家人和同事为她日夜祈祷,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10多位专家先后多次为她会诊,一位康复出院的女大学生主动为她献出血清。
然而,人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5月13日凌晨,噩耗从北京地坛医院传来:在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近一个月后,因多脏器衰竭,她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离开了她深爱着的工作岗位,终年49岁。
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丁秀兰。
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丁秀兰病逝的噩耗传来,北大人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院长吕厚山询问救治丁秀兰的医护人员:“丁大夫有没有留下遗言,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医护人员摇头无语。听说朝思暮想的妈妈离她而去,远在国外求学的女儿申洁悲痛欲绝。她打电话问爸爸:“妈妈走时,可有什么嘱咐的话?”父亲申业桐无言以对。
丁秀兰病危时,病魔已经将她折磨得精疲力竭。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采访北大人民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吉善时,他开口就说:“说实话,我不想提丁秀兰的名字,提起来我就掉眼泪……”
听说丁秀兰去世了,刚刚从一线撤下来的医生、护士们牺牲宝贵的轮休时间,自发聚在北大人民医院门口悼念丁秀兰。望着丁秀兰办公室的窗口,他们个个哭成泪人:“丁大姐,你太累了,在天堂好好歇歇吧……”
这些天来,从早到晚,总有人来到北大人民医院的门口。人们或无语伫立,默默哀悼,或将一束束白的菊花、红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有的还附上一段留言寄托哀思。一位丁秀兰救治过的患者在留言中说:“丁大夫,我的救命恩人,您一路走好。”一位曾在丁秀兰指导下在医院实习过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在留言中深情写道:“雨丝中,曾朝夕相处的您含笑走来,还是那份慈爱的目光;花丛里,又飘来您白色的身影,步履仍然是那样匆忙。不忍看您的微笑,不忍看您的身影,泪水,只能用泪水向您挥别!泪水,多想用泪水把您挽留!”
为纪念丁秀兰,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中央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北大人民医院和中青网共同承办的网上“丁秀兰纪念馆”于5月14日开通。短短3天时间,超过5000人次登录纪念馆留言。
在众多的留言中,老作家舒芜先生的一段留言特别引人注目。舒老说:“我于3月25日晚,因老年性肺炎到人民医院看急诊,留住医院,4月11日病愈出院回家。看急诊时,曾接触过丁秀兰大夫。现在对于她的殉职,怀着特别的敬意。这里,借用老友黄苗子先生近作一首表示我的敬意。”这首题为《白衣颂》的诗中写道:
壮哉医药师,生死置度外,挺身第一线,白衣多仙子;
矢溺唾涎污,扶持近尺咫,二十四小时,无休亦无寐;
问女何所思?天地有正气,问女何所忆?病床与轮椅;
非典渐得控,医护皆勇义,事迹太感人,观之频掩涕。
“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在家人、同事眼里,丁秀兰非常热爱生活。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值班,她常约上家人、朋友到郊外度假。看到医院院子里鲜花盛开,她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去细品生命的芬芳,那细致的动作充满欣喜和怜爱。住院期间,当病情一度好转,她便打电话让丈夫送件毛衣过来:“记住,拿件颜色鲜艳一点的。”弥留之际,她下意识地伸出已经浮肿的手,使出全部力气抓住身旁的医护人员,那样子流露出对生的强烈渴望、对生活的深深眷恋。
女人味儿、人情味儿十足的丁秀兰,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向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呢?她有没有怕过?
丁秀兰的爱人说:“离家去医院时,她像每次加班一样,平静地告诉我:‘医院有病人,我得赶过去。’”
陪伴丁秀兰走完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国英说:“她有过担心,但她绝不害怕,更不会退缩。对她来说,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丁秀兰常说的两句话,也是她33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平时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职尽责。面对病人,丁秀兰总是那样和蔼可亲。无论多忙,她都要坚持亲自为科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查体、安排就诊。遇到经济有困难的病人,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有时甚至掏出自己的钱。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的最前沿。她明明知道,多接触一次病人,就多一次被感染的危险,但她还是像平时一样,毫不犹豫地来到病人面前,奔波于患者的床前,为他们问诊、查体,匆忙的脚步声似乎告诉人们,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她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用她已过中年的身躯抵御着疲倦。
终于有一天,当丁秀兰开完院里的一个防治非典的会议回来时,对护士长说了句:“我感觉有些冷”,接着就病倒了。不惑的年纪,加上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病情发展很快,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寝食难安。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兰仍然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看到诊疗专家前来查房,她强忍病痛和他们探讨病历,并详细地将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她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研究。”
丁秀兰的爱人说:“我敢断定,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
在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采访,一提起丁秀兰,所有人的眼圈都红红的。科主任朱继红说,在急诊科,丁秀兰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大姐。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为减轻其他人的负担,每天晨曦初露,她就赶到医院;夜幕降临,她的身影仍留在医院。许多个节假日,她主动要求连续值三班。大家劝她休息,她只说一句:“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每当遇到难处,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向丁秀兰倾诉,而她又偏偏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总是牺牲休息时间,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急诊科的进修医生多,一些医生的家在外地,丁秀兰更是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今年大年三十,她把不能回家的医生请到了自己的家中,为他们包饺子,做年夜饭,使大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
作为党支部书记,丁秀兰关心科里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她常对科里的年轻党员说:“你是***员,应该带头做好工作。”为普及急救常识,丁秀兰组织支部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海淀区为社区服务站的医护人员搞培训。她常说:“我只是尽我的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事。”身教重于言教,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躺在病床上,丁秀兰心里想着的还是别人。看到年轻病友心情烦躁,她举着输液瓶挨到他们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有一次,她打电话让爱人给她包些饺子送过来,当饺子送来后,她却不吃,而是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人吃。她总是批评护士们进她房间巡视的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来时,她总是不停地撵她们:“快出去吧,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辛苦,她竟夜间不睡觉,自己盯着输液,任凭护士们怎么劝她,她总是固执地说:“你们不能太劳累,不然抵抗力会下降,我反正晚上也睡不着,无所谓的。”
4月22日,因病情加重,丁秀兰被转到地坛医院,她对送行的同事们一再说:“离我远点,不要传染你们。”在地坛医院的日日夜夜,丁秀兰心里想的还是患病的战友和坚守在一线的同事。在说话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让医护人员转告其他有病的同事:“用呼吸机时,要多抹石蜡油……”
丁秀兰虽然走了,可她的英名和事迹却在广为传扬。在网上纪念馆,一位网友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丁秀兰:
群芳谱中一秀兰,
忠骨柔情藏青山。
化作春泥无憾意,
清香长留天地间。
李晓红,女,1974年7月生,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党,生前系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她入伍以来,荣立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在救治“非典”患者中,连续奋战6天。被病毒感染后,她还表示,如有新的治疗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试验,愿以她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点30分光荣殉职,享年28岁。
2003年5月1日被中组部追授“全国优秀***员”称号。被武警北京总队追记一等功,并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抗非事迹
4月16日这天,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李晓红,猝然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她是第一个倒在救治非典患者第一线的军队医务工作者。作为一名身着“橄榄绿”的白衣天使,为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她以自己的生命之躯迎击肆虐的非典,给世间留下一曲悲壮的生命绝唱!
她今年只有28岁。
近日,中央组织部追授她“全国优秀***员”称号,武警北京总队为她追记一等功,并批准她为革命烈士。
(一)
就在李晓红殉职20天前的那个上午,她所在科室接诊了一位地方病人,也是全院接诊的首例非典患者。在人们谈非典色变的日子里,同在医院从事医务工作的丈夫考虑近来妻子很疲劳,劝她休息几天。李晓红说:“我是一名军医,怎能临阵逃脱呢?!”
6年前,出身于军人家庭的李晓红从地方大学毕业后,走进她向往的警营,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她热爱自己的事业,决心为解除患者的病痛奉献自己的全部才学。由于工作突出,她入了党、三次立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去年的职称考核中,她以两轮均为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全科最年轻的主治医师。
那天,她像往常一样走向自己的岗位,微笑着走进一间间病房,走向她的一位位病人,也包括那位非典病人。她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与科里医务人员一起分析病情,收集有关治疗非典的资料,采取救治措施,并亲自为那位非典病人体检、诊治。一整天,她忙得连喝口水的工夫都没有。
然而,人们不愿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尽管科里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但由于人们对非典认识不足,在收治那位非典病人5天后,过度疲劳的李晓红不幸被非典病毒感染。
(二)
李晓红染上非典后,科室领导、同事以及家人无不为她的安危焦急、担忧,可李晓红却显得异常的镇定和安详。她不想因自己染病在同事和病人之间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对病人的救治。她说:“我是医生,懂得怎样照顾自己!”
4月6日这天,李晓红病情加重,连说话都十分困难,每说一句话都要喘好一阵儿。院里决定将她转院至条件较好的解放军302医院。李晓红得知后,艰难地说:“我年轻,免疫力好,还是先转比我更重的病人吧!”
后来,医院领导还是把李晓红送进302医院。然而,李晓红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院里决定让她丈夫留院陪护,她却执意不肯。她对丈夫说:“医院里眼下人手正紧,我已经躺下了,不能再拖累你,你应该回到你的岗位上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年轻医师,李晓红心里始终装着病人。她曾为救治一名生命垂危的新战士,在病房守护7天7夜,直到病人脱离危险;她还凭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医术,使一位心脏停跳7次的地方患者转危为安。在她短暂的从医生涯中,那5面锦旗、20多封感谢信就是对她良好医德、医术的最好见证。就在她最需要亲情慰藉之时,她心中想的依然是病人。
(三)
在李晓红最后的日子里,意识到自己时间不多的她,考虑更多的依然是一名医学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如何战胜非典。她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在与非典病魔做着最后的抗争。
每当医生查房,她都尽可能把自己的临床症状、用药反应等体验讲给临床医生听,与医生一起分析病情,并多次提醒医生:“现在治疗上是否找到新的办法,如需要试验,就拿我做试验吧!我是医生,我不怕。”她一直想着,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取更多人的生命!
直到被报病危,无法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她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用笔艰难地在纸上写下对自己病情的体验和分析,哪怕是只能写下几个字。
4月16日黎明时分,非典病魔终于夺走了李晓红28岁的年轻生命。
李晓红倒下了,倒在了人类抗击非典的征途上!强忍失去妻子的悲痛,李晓红的丈夫流着泪水告诉记者:“我妻在九泉之下是无悔的,她是为追寻人类的进步倒下的;她是为了救治他人而去的……”
又一明星去世!已是今年因癌症去世的第8例,过半人不到45岁,你怎么看?
据天津大学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化工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国琮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6日12时在天津逝世,享年100岁。遵照先生本人及家属意愿,丧事一切从简。告别仪式定于4月8日上午9时在天津市第一殡仪馆滨河厅举行。余国琮院士是首批留美归来学者之一,为“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重要贡献。他是我国精馏分离学科创始人、现代工业精馏技术的先行者、化工分离工程科学的开拓者,长期从事化工分离科学与工程研究,在精馏技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领域做了系统性、开创性工作。他也是我国杰出教育家、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博士生、硕士生近百人,为化工领域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天津大学在讣告中称,“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化工泰斗和慈祥的师长,是我国化工界、高等教育界和天津大学的重大损失。”
立志科学救国
鼎盛时期毅然回国
1922年11月,余国琮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台山县,他自幼勤奋好学。1938年秋,日军登陆大亚湾,广州沦陷,16岁的余国琮随父母挤上小船逃往香港。他的两个哥哥在逃难中遭遇轰炸,一个不幸身亡,一个遭受重伤。这让年轻的他切身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要救国图存,就要靠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由此,他坚定地选择了科学救国这条路。
1939年,余国琮在香港考区考入昆明西南联大化工系,1943年夏,余国琮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并获得工学士学位。随后,到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
1943年底,国民政府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自费留学考试,余国琮参加考试,顺利收到了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1945年底,他从密执安大学毕业,获得科学硕士学位,之后转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生院进修。
1947年,余国琮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研究方向一个是精馏,另一个是热力学。求学期间,余国琮深受导师库尔教授的赏识,在匹兹堡毕业后,他应邀留在该校担任学化工系助理教授,主讲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化工热力学、传质分离过程等多门课程,其中,他为研究生讲授的“高等化工热力学”课程颇受欢迎,一些来自企业的工程师慕名而来,成为该校极为罕见的研究生“大班课”。
教学同时,余国琮还继续进行科研工作,并与库尔教授一起指导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他提出的汽液平衡组成与温度关系理论曾长期被一些专著、手册所采用,被称为“余—库”方程。他在美国初露锋芒,被吸收为Sigma Xi,Phi Lambda Upsilon,Research Society of America 3个荣誉学术组织的成员。1950年,余国琮被列入美国科学家名录,当时的他年仅28岁。
此时的余国琮很清楚,如果继续留在美国,其未来极有可能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但是,他深知,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现在急需人才。于是,1950年8月,余国琮以回香港探望母亲之名向匹兹堡大学“请假一个月”,只有库尔教授知道余国琮是辞职回国。为了避开当局怀疑,他还专门办了一个重返美国的签证。就这样,余国琮怀着科学救国的热情,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返回祖国,成为首批归来的学者之一。
当时,与余国琮同船归国的还有一批年轻的留美学者,在这艘驶往新中国的“威尔逊”号上,青年才俊意气风发,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依然深知“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
“争一口气”
不负总理重托
回国后,余国琮应北方交通大学校长茅以升的邀请,到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成立不久的化工系任教授并兼系主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余国琮随调到了天津大学,在这里,他为我国的化工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
1958年,我国由苏联援建的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行。原子反应堆需要重水做减速剂,随着中苏交恶,我国的原子能事业面临着停转的威胁。余国琮从20世纪50年代就确定了要攻克分离重水的难关。他的研究工作很快得到了中央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被定为绝密等级。
1959年5月28日,周恩来总理来到天津大学视察,特地参观了余国琮分离重水的实验室。他紧握余国琮的手说:“我听说你们在重水研究方面很有成绩,我等着你们的消息。现在有人想卡我们的脖子,为了祖国的荣誉,我们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重水,要争一口气!”
余国琮受到极大鼓舞和振奋,为“争一口气”,他更加废寝忘食,率领团队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搭建了一个个实验装置,创造性地采用多个精馏塔级联等多种创新方式替代传统精馏方式,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不久后学校告诉余国琮,说周总理专门从武汉打电话过来,关心重水科研进行得如何。余国琮回复说:“你可以告诉总理,研究进行得很顺利。”
1961年,我国重水生产进入了攻关阶段。由周总理亲自过问,国家科委负责,在全国组织了重水生产攻关小组。余国琮是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由他领导的天津大学重水科研被列为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余国琮还担负起了培养重水科研人才的任务。他在天津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稳定同位素分离技术专业班,亲自编写教材并讲授,从技术和人才上为我国重水生产奠定了基础。
余国琮不负重托,首次提出了浓缩重水的“两塔法”。该技术作为我国迄今唯一的重水自主生产技术被延用至今,为实现我国重水的完全自给,为新中国核技术起步和 “两弹一星”的突破作出了重要贡献。
“手到病除”
推动石化工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大庆油田斥资从美国引进一套先进的负压闪蒸原油稳定装置。这些装置同时还是大庆30万吨乙烯工程的配套工程,整个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17种、58万吨塑料和化纤等商品原料,一年可创利润50亿元。然而,这套装置投产后轻烃回收率一直达不到生产要求,美国公司副总裁曾带领专家进行了2个月的调试仍未能解决问题,后对大庆进行了部分赔偿,一走了之。
余国琮应邀带领团队对这一装置开展研究,很快发现问题所在,并应用自主技术对装置实施改造,成功解决制约装置正常生产的多个关键性技术问题,最终使整套装置实现正常生产。不仅如此,经过他们改造的装置,技术指标还超过了原来的设计要求。
随后,余国琮又带领团队先后对我国当时全套引进的燕山石化30万吨乙烯装置、茂名石化大型炼油减压精馏塔、上海高桥千万吨级炼油减压精馏塔、齐鲁石化百万吨级乙烯汽油急冷塔等一系列超大型精馏塔进行了“大手术”。这样的“手术”提高了炼油过程中石油产品拔出率1至2个百分点,仅这一项就可为企业每年增加数千万元效益。
余国琮还十分注重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产业化。他亲手创建了精馏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我国最早的高效精馏设备产业化加工中心,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设计—加工—安装—服务一条龙”的成果转化模式,解放了团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节能减碳的显著效果,为我国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开辟了前景。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在大学校园度过了大半生的余国琮,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名人民教师,把教书育人当作最大的职责。他曾牵头教学改革,先后主持了三次大规模的教改实验并取得良好成果。而在给学生上课期间,他经常在凌晨4点起床,一遍遍审视讲课内容。即使这门课已经教授很多年、很多遍,也要充分备课,更新教学内容。
余国琮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安排时减少上课学时,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余国琮在向鉴定专家汇报时说:“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个核心。我们的创新人才一定要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技术,构建培养化工专业创新人才的框架。”
85岁那年,余国琮还坚持给本科生上一门“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创新”的创新课。一堂课时长近3个小时,学生们怕他身体吃不消,搬来了一把椅子,想让他坐下来讲。可余国琮却总是拒绝:“我是一名教师,站着讲课是我的职责。”听过余国琮课的人都说,“余先生把讲课当成了一门艺术”。
即使在住院期间,余国琮也不忘工作。据天津大学称, 2019年元旦前在病房,余国琮曾从晚上工作到凌晨,被医生嘱咐让其补觉。书桌上的电脑仍为待机状态,旁边是一本夹着很多小纸条的《化工计算传质学》,纸条上全是关于此书的修订意见。
98岁高龄时,余国琮仍在伏案工作,在电脑前修改书稿,回复邮件。书桌上那本夹着很多小纸条的《化工计算传质学》下压着德国著名 科技 出版公司斯普林格发来的感谢信,信中盛赞他“提供了一本高水平且销量极好的科学专著。”
几十年来,余国琮始终没有忘记周总理的重托,他怀着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把对祖国的爱融于事业中——为争一口气。作为科研工作者,他积极推动了 科技 成果的产业化,造福国民;作为一名教师,他倾心育人,桃李满天,并打造了化工专业研究的人才梯队。
国之忠魂,永垂不朽!痛别余国琮先生!
2021年离世的十位艺人,最大88岁,最小25岁,令人惋惜
去年和今年属实是多事之秋,大规模的疫情、地震车祸这些天灾人祸、数位院士去世,还有明星和艺术家也有许多位离开。今年已经有8位明星因癌症去世,前TVB知名演员陈积荣不久之前也肺癌过世。这些过世的人过半不到四十五岁,非常遗憾但是无可奈何。
(一)又一明星因癌症去世陈积荣是前TVB知名演员,2020年7月查出肺癌,已至晚期,那时的陈积容不过37岁。病来如山倒,在癌症面前每个人都是无能为力的,癌症对陈积容来说无疑是非常大的打击。
尽管陈积容拿出最顽强的信念去抵抗病魔,但是已经到了肺癌晚期,也是无能为力。得知陈积容身患癌症,许多朋友和观众都给予他支持和安慰。
其实陈积容平时是一个生活特别规律的人,不抽烟不喝酒,经常运动锻炼,但是癌症还是降临到了他的身上,只能说天不遂人愿。陈积容说:“我好幸运身边有很多朋友去陪我战斗,无论我战胜与否,都希望用我的力量丰富大家!”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感受到陈积容地与病魔抗争的坚强,对朋友的感恩,对生命的感慨,也能感受到他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这个世界太过迷人,没人几个人愿意在韶华年纪离开,阳光和蓝天白云永远看不够,没有人愿意与世长绝。2021年5月,陈积容终于离开了人间去往天堂。这个世界上关于他的痕迹不多不少,刚好让人们记得他来过人间。
(二)今年已经有8位明星因癌症去世癌症这把无形的刀已经带走了许许多多人的生命,无论贵贱贫富,无论男女老少,都无法逃脱它的欺压。今年至今已经有8位明星因癌症去世。
2021年2月3日,著名音乐家、歌手赵英俊不幸去世,年仅43岁。赵英俊在去世之前录制了一个视频,在视频中讲述了自己在得知无药可救时的心理感想,言语之间是深深的不舍。
2021年2月27日吴孟达因肝癌离世,这位陪伴无数人童年的大叔也终于去到了天堂。许多人对吴孟达发出哀痛的悼念,惋惜人间又失一艺术家。
2021年3月28日,香港演员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享年66岁。廖启智是非常著名的一位演员,演绎过很多经典角色,比如《线人》里的“废噏”、《无间道3》里的“三叔”、《证人》里的“黄耀新”等,深受观众喜爱,可惜天不假年。
还有年纪轻轻的孙侨潞、著名演员林聪、李香琴等等这些明星都是因病去世。这些明星的去世让人们深感惋惜,他们从前活跃在荧幕上带给观众太多印象,如今离世让观众深感痛惜。
(三)癌症是人类生命一大杀手,要学会保护生命安全癌症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至今依然没有治疗的余地,这也是它的可怕之处。癌症患者在得病之后相应功能会迅速衰竭然后死亡,癌症早期经过抗争尚且有一丝生还希望,癌症晚期几乎就是回天乏术。
求虽然世界上的医学家们都在孜孜不倦的研究治疗癌症的方法,但是至今没有什么成果,癌症本身太难治疗。而即便和病魔抗争成功的患者也无法完全恢复健康,不过是留下了生命而已,化疗、复发症等也让他们饱受折磨。
如今由于生活不规律、情绪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各种原因癌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患癌症的人数量也越来越庞大。胃癌、脑瘤、肺癌、乳腺癌一直是癌症中最大的杀手,还有食道癌这个“新起之秀”,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
癌症来的时候悄无声息,或许就是不被在乎的夜夜加班、不被在乎的忽略的几顿饭、不被在乎的饮食就患上了癌症。
所以为了生命安全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按期做体检、不熬夜、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规律饮食、学会偷懒不要过度加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你是大明星还是普通人都要首先维护好个人的生命安全,没有什么比生命安全更加重要!
转眼间,2021年即将过去。
这一年中, 娱乐 圈新起之秀层出不穷,
但也有许多陪伴我们成长的熟悉面庞离去。
1、李香琴
2021年1月4日,
香港女演员李香琴因病去世,享年88岁。
生出1932年的李香琴,原名为李瑞琴。
从小对粤剧颇感兴趣,
在年仅14岁就开始登台演出,
有着粤剧第一女配角——“二帮王”的美誉。
李香琴在反面角色的塑造上可谓炉火纯青,
尤其是后妈、奸妃这类的形象更是演绎入木三分。
1969年加入了无线电视之后,
便把大部分精力都倾注在了影视作品当中,
参演过《倚天屠龙记》《家有喜事》《溏心风暴之花好月圆》等剧,
被人亲切地称为“琴姐”。
2009年,李香琴便有了异样,
最显著的是 化妆时不慎用笔插入眼球,
差点失明。
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拍戏,且十分敬业,
每天工作10小时,
为的就是尽力诠释好每一个角色。
2012年开始,
李香琴的身体状况明显出现问题,
当时被曝出患有大脑退化症,
曾多次在家摔倒后就医,
日常生活需要专人陪伴照料,
出行都需要依靠轮椅。
2020年12月 ,李香琴病情急速恶化,出现了认人困难等症状。
一个月后,李香琴在他人陪伴下吃晚饭,被一口米糊噎到,
陪同人员立刻联系私立医院,但都被拒绝接收,
最后送到公立医院抢救为时已晚,
消息一出,半个香港演艺圈都前来悼念,
愿天堂不再有病痛。
2、黎信昌
2021年5月23日,
歌唱家黎信昌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5岁。
1936年,黎信昌出生在天津,
自幼喜爱文艺活动,
在歌唱方面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
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并因成绩优异而留校任教。
黎信昌是我国 历史 上培养的第一代声乐艺术家,
更是第一批派遣至意大利进行考察的访问学者。
他被被誉为音乐界的常青树,
演唱过如《黄河大合唱》《黄河颂》《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多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曾一次次带领国内声乐团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殊荣。
从1983年开始,
黎信昌奔波于各大国内外大声乐赛事的中,担任评委,
挖掘出了众多后起之秀。
他培养出来的学生,
如李晓良、刘维维等均在国内外歌唱比赛中获得殊荣。
晚年的黎信昌身体状况一直不是很好,
在80岁生日宴上,
能看到他明显身形消瘦,自此很少出现大众视野。
2021年5月23日,
黎信昌在北京病逝的消息传来,
艺术巨星就此陨落。
3、张少华
2021年3月23日,
演员张少华因病去世,享年75岁。
张少华出身贫寒,
三岁父亲病逝,母亲改嫁,
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为了改变现状,
13岁时张少华便考取北京评剧院,苦学青衣,
后因形象因素改为彩旦和老旦,
成为了一名评剧演员。
想不到,
与评剧相伴了大半辈子后,
张少华还能在另一领域开花结果。
1993年,47岁的张少华受邀在影视剧《武夷仙凡界》中扮演一老巫婆,
自此走上了影视演员的道路,
也开启了她“老太太专业户”生涯。
在《还珠格格2》《铁齿铜牙纪晓岚2》《大宅门》《五月桂花香》等多部热播剧中均有参演,
2005年,凭借电视剧《秘密》中的母亲一角,
获得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女主角奖。
而真正使她名声大噪的是获奖三年后,
在电视剧《我的丑娘》中饰演人丑心善的“丑娘”一角,
真诚的表演打动人心,
之后更是片约不断。
直到2017年左右,
张少华的身体开始每况愈下,
频频被病痛折磨,基本不拍电视剧,
除了偶尔上综艺外,便鲜有消息。
2021年3月23日,
被慢性阻塞性肺 病 折磨近十年的 老戏骨张少华逝世,
根据张少华生前遗愿:疫情期间不给他人添麻烦,丧事从简。
老人后事料理完毕后,
其去世的消息才被公布于众。
4、高保利
2021年2月24日,
歌手高保利因车祸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5岁。
高保利出生于山西灵丘县井沟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祖祖辈辈都是放牛放羊,
从未走出过大山。
16岁那年,高保利以出色的嗓音,
考入县罗罗腔剧团,
开始自己的艺术远征。
十几年的唱念做打,日复一日手眼身法步,
成为了深受城乡观众喜爱的戏剧演员。
2005年,与许多草根一样,
高保利获得了登上《星光大道》的机会,
只是毫无经验的他发挥失常,未能取得名次,
同年的大同春晚舞台上,
高保利凭借一曲《仰望平型关》开始走红,
各种比赛、演出纷杳而至,登台演出累计多达3500余场,
还被著名的歌唱家王昆纳为关门弟子。
在第十三届青歌赛上,
高保利作为原生态歌手获得铜奖,
也是该组别中唯一获奖的汉族选手。
高保利将自己原生态的民歌不仅唱响了国内,还唱出了国门,
让更多国际友人见识到了中国民歌。
就在这个山里娃逐渐走出大山,走向国际时,传来噩耗。
2021年2月24日,
高保利在去往太原的高速路上因车祸抢救无效而去世,
好友龚丽娜在社交平台发文悼念,
山西民歌王就此陨落。
5、吴孟达
2021年2月27日下午,
演员吴孟达患肝癌去世,享年68岁。
1952年,
吴孟达在厦门中山路的一栋小楼中出生,
7岁便跟着家人到香港生活。
不爱上学、不爱读书,
唯独喜欢看**的吴孟达便报考了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
周润发、任达华等都是他同学。
吴孟达曾坦言,
当初入行做演员是因贪慕虚荣,
所以因《楚留香》中的胡铁花,迎来事业小高峰后,
吴孟达便开始纸醉金迷,
导致欠下高额赌债,倾家荡产。
人生低谷让他开始自省,
为了还钱开始认真研究演技、重新跑龙套还债,
终于1985年凭借《新扎师兄》重回大众视野。
随后又在《盖世英豪》《赌圣》《大话西游》《喜剧之王》《九品芝麻官》一部又一部经典之作中出色地饰演配角,
也成就了他与周星驰这对黄金CP。
1973年至今,他参演的作品多达240余部。
2018年拍摄《流浪地球》时,身体已经很是虚弱。
已经66岁的他身着30多公斤重的太空服吊威亚,
每做几个剧烈动作都需要立刻吸氧,
最严重的一次引发了心脏抽搐送进医院。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吴孟达用自己的演艺生涯阐述了什么叫做敬业与专业。
2020年底,吴孟达被查出罹患肝癌,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
几经治疗最终于2021年2月27日传来噩耗,
一辈子都在演配角的吴孟达与世长辞。
6、杨在葆
2021年2月13日,
演员杨在葆因病去世,享年85岁。
1935年,杨在葆在安徽宿州出生,
少年丧父使他饱尝人情冷暖,
因身材高大长相英气,
1955年便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1960年出演首部**《红日》正式出道。
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对他知之甚少,
但在六七十年代,
杨在葆塑造的一个个荧幕硬汉形象深入人心,
是一代人心中的偶像。
《白求恩》中的徐连长;
《年轻的一代》中的肖继业,在当时都十分受追捧。
然而,就在事业巅峰时,
却因被诬陷 “现行反革命”,被判 入狱四年三个月。
出狱后杨在葆重回大荧幕,
出演了《江水滔滔》《大刀记》《从奴隶到将军》等影片,
塑造的角色无不体现出铮铮傲骨。
在杨在葆心中,
演戏的意义在于是否对 社会 有价值 ,
而不是片酬有多少。
所以,在他50岁之后的整整二十年间,
杨在葆一部**都没接,
他宁愿把这个时间潜心练字,
也不想接不能反映真实生活的影片。
2019年,
杨在葆已84岁的高龄获得了 《第32届中国**金鸡奖》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艺术家” 称号。
而然,荧屏硬汉没能抵住病魔侵扰,
2021年2月13日,
因胆囊炎发作引发心脏衰竭,
经抢救无效, 杨在葆 不幸逝世,
享年86岁, 与世长辞。
7、赵英俊
2021年2月3日,赵英俊因病去世,享年43岁。
赵英俊原名赵健,爆炸头、大眼睛,
充满创作才华的赵英俊,
常常被人说长得像“光头强”。
他曾为了音乐梦,
辞掉了别人心中的铁饭碗,
只身来到上海,参加选秀比赛却因超龄而失败告终。
没有平台、没有伯乐,赵英俊空有音乐才华而无法施展,
他便萌生了做演员的念头,
从**《夜店》开始正式踏入影视圈,
并在拍戏时结识了徐峥等众多圈内好友。
徐峥惜才为其提供机会,
为自己指导的**《泰囧》创作主题曲,
赵英俊牢牢把握住机会,
让更多人看到了他音乐方面的才能。
紧接着《煎饼侠》《港囧》《唐人街探案》等热门**都留下了他创作的身影。
音乐上的逐步成功为赵英俊的演艺事业也带来了发展,
虽没有什么男一号,
但诠释的每个小角色都深入人心。
人们都笑称他歌红人不红,
赵英俊也经常自嘲,每天看起来潇洒又乐呵。
2018年,他因身体不适就医被告知确诊为肝癌,
但为了避免引起他人担忧,
他选择独自承受,只有身边个别挚友知道。
没有抱怨、没有卖惨,
在最后已经浑身疼痛难忍之际创作出了《送你一朵小红花》。
2021年2月3日,
与癌症斗争了三年的赵英俊,
给大家留下一段5分钟的告别视频,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3岁。
8、廖启智
2021年3月28日,
演员廖启智因病去世,享年66岁。
出生于1954年的廖启智,
年轻时在艺员培无线艺人培训班进行学习,
但由于长相平平,
他无论多努力也始终没有出演主角的机会。
尽管总做绿叶,廖启智也尽力演好每一个小角色,
还凭借《笼民》中的智障青年一角拿到了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之后在《杀破狼》《消失的子弹》《无间道Ⅱ》《线人》《无双》《反贪风暴》这些经典影片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小角色也能走上大舞台,
就在廖启智十年磨一剑,
终于在事业上守得云开见月明时,
个人生活再起波澜。
家中小儿子被查出血癌,
年仅五岁便离开人世,
妻子因心情悲痛而患上抑郁症,
生活重担全部压在廖启智一个人身上。
廖启智未曾抱怨,
默默照顾家庭并努力拍戏。
但老天并未因此厚待于他,
2013他的长子年公开称想做女人,
并po出多张自己女性妆扮照片,
廖启智虽然表示理解,
但内心完全接受还需要时间。
在去年疫情期间,
廖启智因身体不适前往就医被确诊为胃癌,但并未对外公布,
直到2021年3月22日消息才曝光,
但还没等公众接受他患癌的事实,
便在3月28日看到廖启智辞世报道,
实在令人痛惜。
9、于月仙
2021年8月9日,
于月仙因车祸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0岁。
1971年,于月仙在内蒙古出生,
自幼家庭环境重男轻女,很不受家人欢迎,
唯一跟她关系好的便是表姐,
也就是赵本山第二任妻子马丽娟。
于月仙按部就班地成长,
中专毕业后留校做起了老师,
但长相俊俏又能歌善舞的她心里总是有些许不甘。
1992年,于月仙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在别人尽情享受大学生活时,
于月仙已经开始在各个剧组中跑龙套,
她想多挣点钱给自幼患有脊柱侧弯病的弟弟。
只是一直到大学毕业后,
于月仙都未能有出演主角的机会,
《西游记后传》《走进石锁沟》...
没有一部让她激起水花。
情急之下她想到了自己的姐夫赵本山,
于是联系表姐马丽娟,
希望能帮忙牵线搭桥。
起初,赵本山觉得于月仙与《乡村爱情》这部剧的气质不符,
于月仙便回农村风吹日晒还增肥,
这让赵本山很感动,
便让她出演了《乡村爱情》中谢大脚一角,
也正是因为这部剧,于月仙一炮而红,
成为众多中年男性心中的女神。
就算出门裹得严严实实,
只要一开口都能被人认出来是“谢大脚”来了,
这一演便是13年。
然而命运爱开玩笑,
2021年8月9日,
于月仙在内蒙古阿拉善发生车祸不幸去世,终年50岁。
《乡村爱情15》刚刚杀青,
只是世间再无“谢大脚”。
10、孙侨潞
2021年1月1日,
孙侨潞因病去世,享年25岁。
1995年出生在深圳的孙侨潞,
13岁时饰演《巴啦啦小魔仙》中的美琪而被人熟知。
夸张的造型、简略的情节,陪伴许多人长大,
成了许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现如今还经常被网友翻出来重温。
时过境迁,12年过去了,
当初盯着电视看的孩子们早已步入 社会 ,
孙侨潞也逐渐淡出 娱乐 圈到国外求学,
但并不顺利。
她曾在自己的volg中自曝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与狂躁症,
甚至两度因自杀被送往医院抢救,
她表示自己觉得时常觉得绝望,
经过长时间调节,
孙侨潞开始通过分享日常生活重回大众视线,
收获了四百多万粉丝,
与此同时不断有人抨击她蹭热度、
但孙侨潞并未理会。
2020年最后一天,
孙侨潞在社交平台更新动态,给大家表演变身。
当天晚上还跟朋友喝酒跨年,
没想到在2021年的第一天,
便被曝出因突然心梗而猝死的消息,年仅25岁。
希望她在魔仙世界能快快乐乐,不受困扰。
好了,关于“刚刚北京传来噩耗”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刚刚北京传来噩耗”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